浙江大学重磅推出中英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
2024-06-20
浙江大学
时事热点

编者按

先前的技术发明从机械化增强角度提升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能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挑战了人类的根本,它深刻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和角色。近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智能机器成为知识生产的辅助者,对个体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判断、学习能力乃至伦理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围绕“智能时代、教育何为”这一命题,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于6月16日推出中英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认为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是人工智能素养有机组成,红皮书将于近日刊载在《科教发展研究》期刊“科教信息”栏目。现摘编红皮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以飨读者。

 

前言

与任何有机体一样,人类需要与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在一般意义上,素养指的是人类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它旨在维持和促进个体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和伦理性等内在特征。

先前的技术发明从机械化增强角度提升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能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挑战了人类的根本,它深刻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和角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以及教育变革产生着重大而深远影响。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正彻底改变着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胜任原本属于人类脑力劳动范畴的部分工作。如何通过多样化的人机协同模式不断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实践性,最终让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普遍发生,成为“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需要直面的重大命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人类绝大多数知识装进数字化知识容器中,重构了人类知识版图,成为大数据时代中一种新型的“知识提供者”。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个体自主思考、判断、学习能力乃至伦理道德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类教育史上,每一次伟大的技术创新(如文字、印刷术和互联网技术)都引发了教育领域质和量的飞跃。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再次迭代升级,促使人类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本红皮书旨在提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内涵、培养的目标与愿景以及培养的载体、行动与策略,认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是由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价值为先、伦理为本。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主体内容分为“人工智能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目标与愿景”“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载体、行动与策略”三部分。
第一部分“人工智能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追溯了人工智能的起源,概述了此后近70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呈现出的特点,并且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所引发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高校科研范式转型,以及人工智能在高校应用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目标与愿景”,界定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及构成内涵,并据此提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四方面目标,即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其中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价值为先、伦理为本。继而凝练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四大愿景,包括形成人工智能思辨模式、具备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人类增量知识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底线。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培养载体、行动及策略

第三部分“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载体、行动与策略”,阐述了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三大载体,即多类别课程、数字化教材、多元化师资,呼吁大学采取建立多元化、开放性的人工智能实训项目体系和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生成式基座支持的学习平台等行动,进一步提出培养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三大策略,即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基石,探索“AI+X”纵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人工智能微专业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
红皮书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再次迭代升级,人类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走向素养本位,而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应是由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构成的有机整体,四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结语

教育是把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需要与环境保持持续互动,以维持生存和发展,这就突出了素养所涉及的知识、能力、价值和伦理问题。

在《说文解字》中,“教”和“育”分别指“上所施下所效”和“养子使作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方法和手段产生了深刻影响。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对教育进一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机器和系统等人造物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工具,更是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方。

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为此,我们应该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把握技术的本质特征及潜力,对技术进行综合审视和哲学思考,对技术突破保持关注与警觉,更好地理解和发掘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在价值。

人工智能能否实现伦理正当性,并不取决于人工智能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以及人工智能是否真正指向正当性目的。面向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从知识本位教育迈向能力本位教育,恪守人工智能发展伦理规范,让人工智能为创造人类共同价值服务。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人工智能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从达特茅斯启航到新一代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带给高等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部分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目标与愿景

一、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及构成内涵

二、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愿景

第三部分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载体、行动与策略

一、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载体

二、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行动

三、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策略

结语

附录

附录1:教育部计算机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知识点体系

附录2:ACM和IEEE-CS制定的新版人工智能知识点

附录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K-12 AI课程:政府认可的AI课程图谱》

 

点击右侧可阅读原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发布

相关资讯
985学子,连续第五届摘得金奖!
拟明年更名!新“航空航天大学”,来了
地方财经高校,冲击“双一流”学科!
该医科大学,新添4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喜讯!该院多名专家,榜上有名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4年全国水利工程学科联盟大会在京召开
欢迎报名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

理聘硕博求职招聘平台

数十万硕博人才都在用的在线招聘平台

青塔开放数据
高教数据一键查询
高教年度发展趋势
浙江大学重磅推出中英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
2024-06-20
浙江大学
时事热点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塔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资讯
985学子,连续第五届摘得金奖!
拟明年更名!新“航空航天大学”,来了
地方财经高校,冲击“双一流”学科!
该医科大学,新添4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喜讯!该院多名专家,榜上有名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服务邮箱:service@cingta.com
服务热线1:400-668-1806
服务热线2:0571-86686769
智能高教产品与服务
全景云智能数据平台
学科云智能数据平台
学位云智能数据平台
智能招聘产品与服务
理聘智能招聘平台
行业资源
高教资讯
青塔周刊
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青塔
加入我们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