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涨幅40%!985高校,涨薪!
2022-12-14
高校洞察
原创

近日,中山大学官宣已为博士研究生涨薪:平均从4.6万元/生每学年提升至5.8万元/生每学年,平均涨幅达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40.5%。同时提高了奖助比例,更多学生能享受到更高等次的奖助。

图丨 中山大学博士生涨薪
消息一出,广大博士生无不表示羡慕。
此外,浙江大学的博士生们也在网络上晒出了自己11月份的工资条:真的涨薪了!

图丨 浙江大学博士生涨薪
“中国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研究工作。”不久前,上海财经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的这番话走红网络。
这句话刺痛了无数博士生敏感的神经。一些博士生们则是更加苦涩地自嘲:“更准确地说,博士生是像奴隶一样做研究。
中国博士生的窘迫,不仅仅只有穷,还有导师拼命打工的苦
图丨 在读博士,不只是穷

年近30,还靠父母

接近30岁的年纪,还需要父母接济。一位每月到手1550元沿海985博士,感慨道。
另一位某211博三的学生有同样的感受:扣除学费住宿费,平均每月1008。所以年近30了,还在啃老。我不知道别人青中年啃老什么感觉,我是觉得羞耻、愧疚、没有安全感。读博三年,想退学无数次。
图丨博士生“晒”待遇
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我国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0元提高到不低于13000元。
不过,根据国家劳动关系司截至2022年4月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区(深圳单列)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平均是1992.5元
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博士生的每月基本补贴是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体面这个词,和博士生群体们无缘。
年近30的博士生,他们不仅是学生,也是子女、配偶和家长,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养家糊口、教育后代、还贷还息、赡养父母的义务,可能同时落在他们的肩上。
读博面临的经济压力,也让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不敢去想象自己人生的另一面。怀抱着科研的理想,面对是否要读博的选择,踌躇不前。
图丨寒门学子,不敢读博

不是读博,是打工

“像乞丐一样做研究工作”这句话,已经戳中了广大博士生的痛处。但也有不少博士网友更加苦涩地自嘲:“更准确的应该是像农奴一样做研究”“乞丐起码还是自由的。”
在国内,博士生们更多叫自己的导师“老板”,读博成为了打工,甚至还是“包身工”。博士生与自己的导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剥削的雇佣关系。
中国博士培养制度是外部引进的制度,在适应中国的科研土壤中发生了一些变形。
所谓的导师制源于欧洲,以科研和撰写论文为主要任务,实行导师个人负责制;而老板制源于美国,强调课程学习、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
由于中国的博士生导师手中握有大量的资源和利益,因此逐步衍化为中国特色的“老板制。”
一些导师深谙揽项目的重要性:横向项目挣白花花的银子,纵向项目挣金灿灿的名头。所谓横向项目,是指行业内的机构或公司委托的商业性的技术研究或开发项目;纵向项目,则是教育系统内部层层下达的科研任务。
在部分博士生看来,给导师做项目是件不错的活:能得到一定报酬,不过具体数目看项目经费和导师人品;其次也能够获得学术成果,在项目上有自己的署名。
但一些博士生给导师做项目则是被压榨和剥削。“有些老师自己一年拿几十万,对一个学生一两万都不愿支付。”一名已经毕业的博士直言:“我做了很多项目,出了很多差,但是回过头来看,这和工作有什么区别?做那么多横向项目,不如出去工作。
我80%的时间都给导师做项目。”一位名牌大学的工科博士生表示,这些项目的学术水平不高,花大把时间只为了帮导师争取经费。
图丨为了毕业,博士生要学着和导师battle

提高待遇和质量

在这样畸形的科研环境下,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难免令人堪忧。
2010年,国内第一份有关中国博士培养质量的调查报告——《中国博士质量调查》称:5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有下降趋势。
博士作为科研主力军,对我国科研创新与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们不为生存所累,能专心做好科研是第一步。
对于刘元春校长“每月一万元的待遇”,虽然不少人认为不现实,毕竟很多大学讲师的工资待遇也才刚过万。但一些专家建议,高校可以出台一些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比如适度扩大奖学金、助学金的额度与覆盖范围;在课题组经费以外由高校和院系再承担一部分科研补助。
近年来,多所国内高校已经开始提高博士生待遇。
北京大学已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岗位奖学金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资助水平。在北大法学院,获得校长奖学金的博士生可获得7万/年的资助,助教和思政岗位奖学金也达到了5.5万/年
华南理工大学明确博士生最低资助标准为58200元/年,平均每个月将近5000元。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工科基金和科研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5万元/年。一些中部地区高校也将博士补贴上调至6000元以上/月。
同时,加强导师管理也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完善了岗位的退出程序: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
一批在资格审查中不符合招生情况的导师,就此下场。
图丨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
博士生是一线科研的主力军,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自由地做科研,才能让我国的科研界焕发生机,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要让博士生安心科研,也不能只靠情怀,也要有实打实的资助和支持。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一场座谈会上的反问:“有钱不给学生,你拿它干什么用?”
相关资讯
牵头重组!理工大学,再添全国重点实验室
打造更加优质教育平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与20多家单位签约合作
推进改革发展!地方高校召开2025年校领导班子务虚会
一所地方财经高校的转型改革之路
光明日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聚焦民航特色,谱写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Science发表!分子仿生:“会呼吸”的离子导体实现>100℃水介导质子传导和氧气输运
强强联合育人才!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迎来首届新生
多所高校,获批国家级项目!

理聘硕博求职招聘平台

数十万硕博人才都在用的在线招聘平台

青塔开放数据
高教数据一键查询
高教年度发展趋势
最高涨幅40%!985高校,涨薪!
2022-12-14
高校洞察
原创
本文是青塔网原创文章,青塔网开放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源,并保留图片水印及二维码,违者必究。
相关资讯
牵头重组!理工大学,再添全国重点实验室
打造更加优质教育平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与20多家单位签约合作
推进改革发展!地方高校召开2025年校领导班子务虚会
一所地方财经高校的转型改革之路
光明日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聚焦民航特色,谱写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Science发表!分子仿生:“会呼吸”的离子导体实现>100℃水介导质子传导和氧气输运
服务邮箱:service@cingta.com
服务热线1:400-668-1806
服务热线2:0571-86686769
智能高教产品与服务
全景云智能数据平台
学科云智能数据平台
学位云智能数据平台
智能招聘产品与服务
理聘智能招聘平台
行业资源
高教资讯
青塔周刊
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青塔
加入我们
媒体报道